2016年5月18日 星期三

相同與不同(三)

憲哥前幾天留言寫道:「在我眼中,你並沒有任何不同,卻又與眾不同。」我想那是因為憲哥看見了我的相同與不同,這讓我想到一間幼稚園老師對孩子的創意付出,同樣是因為看見了相同與不同。


我的一個侄子,小時候臉頰上有個胎記,顏色不深,範圍也不大,對外表並無太大影響(至少我不覺得啦),但當然對其他小朋友而言是有些不同。記得他幼稚園時有次運動會之類的活動,老師很用心的準備了蠟筆,在每一位小朋友的臉上,跟我侄子胎記一樣的位置,塗上差不多大小的印記,不僅增添了活潑的氣息,也讓全班比別的班級更多了團隊的氣勢。

不過我想老師這麼做不是沒有理由的,那是一次很棒的機會教育,她用創意讓孩子們看見了與眾不同中的相同,這份用心即使過了差不多十年,我仍印象深刻。

找出自己的優勢,並且善用那些優勢,讓與眾不同更不同。

大學階段,我每學期盡可能修比別人更多的課,因為就投資報酬率來看非常划算我一學期的學雜費減免後只要新臺幣一千多因此我修的越多,豈不是賺的越多?還記得畢業時的總學分是165,已遠遠超過系規定畢業學分門檻137學分真是賺翻了!

也許就數字上來看只多了28個學分,卻是我拼了命換來的成果這個成果叫:證明和別人不同!

生物為了適應環境的險惡會發展出不同的生存本能,就好像大自然中有許多動物會為了躲避危險或掠取食物而偽裝自己,以獲取生存的機會。例如變色龍遇見天敵或看見獵物時,會隨著環境變換自己的體色,以保護色的偽裝方式達到自我保護與欺敵的目的;竹節蟲則是以擬態的方式將自己偽裝成樹枝或樹葉,隱身在草叢樹林中。

若是在同一族群裡要有一席之地,就必須想辦法出類拔萃,突顯同中之異於是孔雀為了吸引異性而開屏,花朵為了招蜂引蝶而爭奇鬥艷。
 
人類或許也有類似的本能,當人處於一個劣勢的環境,或在環境中相對弱勢的情況,便會藉由展示優點隱藏缺點的方式融入環境或是為了淡化遭環境所貼上的標籤,塗抹上厚重的保護色,以提高在現實環境中的存在價值當發現現實價值取向隨環境轉變,由異中求同轉為同中求異便會開始逐漸將身上的保護色褪去,重新檢視身上標籤存在的使命並賦予新的意義。

從小時候討厭和別人不同,進而努力做到和別人相同,再到現在追求超越別人的不同。每個時期有不同的目標與想法,相同,沒什麼不好!不同,也可以是一種優勢!

同中求異,是一種突破,是一種轉機

異中求同,是一種折衷,也是一種新的認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