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5月13日 星期五

放棄,有時候是一種選擇(一)

不久前聽到一個真實案例,一個爸爸帶著被退學的國中兒子去找心理師諮商,兒子在學時常常蹺課,最後因為把同學打到重傷而被退學。

諮商一開始,心理師請爸爸先出去,他想先跟兒子談談。他問這個孩子為什麼要打同學?孩子說因為他爸爸工作太忙(他爸是跨國公司臺灣分公司總經理),學校舉辦的親師座談等等活動他爸從來沒參加過,同學因為這樣譏諷他是不是根本沒有爸爸,於是他按耐不住心中怒火,動手打了同學。



徵得孩子同意之後,心理師請父親進來,跟他談了這件事,父親眼眶滿是淚水。

隔了一段日子,心理師收到那位總經理寄來的一封電子郵件,只不過他已經不是總經理。他在信中說,那天諮商回去之後,他進了兒子房間,關起房門和兒子深談,他鄭重的向兒子道歉,他承認自己本末倒置,原本以為努力工作是為了讓家人有更好的生活,卻反而因此少了最重要的陪伴。

隔天,他毅然決然向公司遞出辭呈,放棄了人人稱羨的總經理職位,人事命令下來之後,他回到家裡,叫兒子把衣服整理整理,他帶兒子展開一趟單車環島之旅。

那趟屬於父子兩人的旅行,他們更認識彼此,也改變了彼此,孩子的菸戒了,父親也更明白,給孩子最好的陪伴,才是他人生中最重要的工作。

放棄,有時候是一種選擇。
我尊重有些人對於「永不放棄」的堅持,也對於能維持這樣的堅持感到敬佩,只是那樣的堅持,我做不到!我也不想鼓勵大家做個堅持不放棄的人,畢竟,人生還是要看清現實,套句我演講中說的:「接受更多的事實,才能接收更多的果實。」
在人生這條有著各種不同選擇的路上, 放棄,有時候是一種選擇。

未完待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